目录
文艺评论
三重面具——《原野》中焦母命运倒错的三重隐喻彭雪菲;3-5
走来走去的人——浅析《海鸥》中的人物窘境江璐;6-7
戏剧研讨
“锦上添花”还是“喧宾夺主”——现代科技在戏剧舞台中的应用与反思刘宇婕;8-9
从戏剧观演关系看广西仫佬族“依饭仪式”的功能特性——以白标屯“依饭仪式”为例唐健清;10-11
刍议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干建青;12-13
戏曲演员的综合素质探讨王安科;14-15
“花雅之争”及雅部失败的原因探析孟晓辉;16-17
当代视野的剧场性与文学性辨异——兼论“戏剧”与“剧场”的界定与重审黄福彬;18-19
儿童认知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探究——就传统文化与儿童剧剧本创作的有效结合谈李洁;20-21
探思演员如何运用内心独白塑造人物赵莉;22-23
基于戏剧表演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分析周坷鑫;24-25
试论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感情表现技巧杨欢;26-27
探析江苏柳琴戏戏曲剧本语言修辞的妙用陆玲玲;石艳梅;28-29
新媒体时代豫剧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杨静;30-31
浅析十七世纪威尼斯歌剧的发展周生一;32-33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诗和诗学张烨颖;34-35+165
从《张协状元》看宋代文人生存之道何方;36-37
论《圣经》对于《等待戈多》的影响党鸿宇;38-39
电影与戏曲的双重混响乐章——概述《南海十三郎》中戏曲元素的运用与呈现杨婷;40-41
戏剧性想象力的强化——兼论现代山歌剧《红嫲》的服装设计刘丹丹;42-43
汤显祖“至情论”的演绎——以《牡丹亭》为例赵晋;44-45
当代地方高校戏剧表演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的改革探讨朱玲玲;46-47
音乐研究
浅析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王若曦;48-49
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分析曲妙琳;50-51
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山东传统音乐的产业化变革探究方冰;52-53
和乐·礼乐·非乐·天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核心范畴论杨蓁;54-55
阮演奏中吟弦揉弦对作品的影响研究刘晶;56-57
浅谈钢琴独奏与钢琴伴奏的共性与区别刘雨晴;58-59
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音色问题研究韩玉;60-61
雷州歌在粤西乡土社会的影响赵倩;62-65
关于传承与发展蒙古族长调艺术的几点思考孙慧敏;66-67
黎族祭祀老古舞声乐演唱研究吴柳静;68-69
歌剧《露露》人物序列与基本序列的音高结构关系廖涵;70-74
浅析肖斯塔科维奇钢琴组曲《洋娃娃之舞》第一分曲王志琳;郝倍;75-76
浅析歌曲《梅娘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处理白莉洁;77-78
以美育为核心的声乐教学研究——以《玫瑰三愿》为例吴澜;79-80
德彪西钢琴曲《月光》中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孙婧祎;81-82
《我住长江头》两种演唱版本分析吴俊融;83-84
从钢琴套曲《狂欢节》分析舒曼音乐的浪漫主义色彩娄晨;85-86
柴可夫斯基钢琴曲《杜姆卡Op.59》的演奏技法初探刘一迪;87-88
音乐教育专业歌唱与伴奏双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梁燕;蔡念彤;89-90
独立学院声乐教学中地方性音乐的应用研究韩博;91-92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音乐活动设计课堂情景式教学模式探究张金才;93-94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在信息化教学时代的实践研究邱晓兰;95-96
民族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马晓鸥;97-98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有效融合邓月兰;99-100
古代残疾人音乐教育对现代特殊音乐教育的启示孙韵;101-102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车晓彤;103-104
高校钢琴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张海涛;105-106
从两种钢琴启蒙教材的比较看启蒙教学中不同的理念与方式熊雨欣;107-108
新媒体环境下线上钢琴教学模式的发展于佳楠;109-110
手风琴伴奏融入手风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周呈穗;111-112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李颖;113-114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周乐;115-116
普通高校美育工作中的音乐教育实施路径探索曹丽萍;117-118
新课改视角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王玉娇;119-120
苏州地方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程文文;121-122
如何提高高职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张郁芳;123-124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歌教学的策略探析王涓;125-126
舞蹈空间
浅析复现乐舞的规训方式——以敦煌舞、汉唐舞、唐乐舞为例孙香怡;127-128
浅析基本功训练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意义王丽娟;129-130
浅谈中国古典舞“徒手身韵”教学与器械教学“水袖”之间的联系刘妍彤;131-132
湖南益阳地区花鼓戏舞蹈形态特征研究任慧婷;133-134
广东汕头潮阳英歌舞蹈艺术特色研究凌文津;135-136
“文字意象”在现代舞编创中的应用研究孔维伟;137-138
OBE教学理念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王孟;139-140
试论如何把少数民族舞蹈充分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蓝婷立;141-142
影视观察
“中国学派”: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融合詹少尉;143-144
女性电影中的母女关系探析——以电影《春潮》为例陈楠楠;145-146
文化纪录片创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与文化认同的路径探析——以2020年“看中华·港澳青年影像计划”为例索金炜;李淮芝;147-149
大众传播视域下电影院的形象变迁张朝阳;150-151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疆电视传媒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李婷;152-153
“孤岛”时期动画电影创作的民族性研究黄文静;154-157
从天命到己命:哪吒故事演变的思想路径王蓓蓓;158-159
是枝裕和的冲冠一“怒”——评《小偷家族》中的日本家庭生态问题赵群;160-162
传播学视域下浅析网络文学IP改编影视作品的传播策略与效果——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张非凡;163-165
以《你好,之华》为例浅析岩井俊二的电影风格孙铜雨;166-167
影片《乱世佳人》的“家园”情结吴玉珍;168-169
从韩剧音乐中探析影视音乐的美学价值——以韩剧《春夜》为例董麟凤;170-171
以神写人——《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传统经典神话题材的新探索李辅城;172-173
从《冈仁波齐》看民族文化在电影中的表现侯文煜榕;174-175
浅析疫情催生下的综艺录制创新——以《天天向上》云录制为例徐桐沁;176-177
教育论坛
艺术教育的媒介交互维度李新月;178-180
基层职工文艺与高校艺术教育有机互补的探究温涛;181-182
文化天地
菲利普·罗斯《复仇》不可靠叙述者解读吕梦璐;183-184
开放与保守的交融和对抗——谈唐传奇与宋话本的“雅”“俗”之变张惠评;185-186
探究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学理论的国际化李友谊;187-188
恽寿平没骨花卉的设色特点王郁伟;张勤;189-190
论宗炳绘画美学之“畅神”说张敏敏;孙晓昕;191-192
唐卡作品的丰富文化内涵及欣赏尕藏尼玛;娘吉才让;193-194
艺术管理思想应用探析张悦;195-196
数字媒体在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分析刘晶;197-198
《戏剧之家》征稿函
2
第一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征文启事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