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文艺评论
“节日之美”——以白朴杂剧出现的节日摭谈白朴艺术人生刘鑫;3-5
论方成培《雷峰塔》中的“宿命论”思想李姝杭;6-7+11
浅论《失子记》对《赵氏孤儿》的继承与发展高晨雨;8-11
戏剧研讨
数字媒体时代对于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影响王秋雅;12-13+88
浅谈李渔戏曲结构理论对当代国产电视剧创作的启示黄睿哲;14-15
《赵氏孤儿》戏曲影视作品改编研究王玥;16-17
浅析张朝钢琴曲《皮黄》中京剧元素的运用和表达方式黄南淞;18-19
浅析戏曲动画中的阴阳表现杨旭寒;20-21
戏曲文学对我国戏曲发展的意义探析武艺;22-23
浅谈当代舞美设计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刘群;24-25
浅谈塑造戏曲人物形象心得庞东海;26-27
浅析新时期下漯河市基层文艺院团的发展方向冯瑞源;28-29
当代社会语境下“偶”造型语言的发展与创新陈泠杉;30-32
湛江雷剧传承与发展探讨陈晓芸;33-34
流畅中可见诙谐,张弛间自有节奏——我演越剧《春草闯堂》中的胡进陈丽;35-36
漫谈对地方戏曲创作的思考——以博白桂南采茶戏为例周雪飞;37-38
20世纪80年代后黄梅戏舞台剧研究袁帆;陈星源;39-40
古调新弹:古典戏曲生命力再现之路——以综艺为载体构建与戏曲相通的情感空间渠吉升;41-42
浅谈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文武兼备的艺术风格——以《洗马桥》和《白蛇前传》为例谢小;43-44
歌剧重唱作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李澜;45-47
高职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院团协同·剧目驱动·学演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大众传媒职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为例周曙;48-49
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研究何华;50-51
音乐研究
浅谈音乐体验教学及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陆知凡;52-54
抗战时期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钢琴教育研究余立文;蒋欣兴;55-56
浅析肖邦《c小调夜曲》的演奏技巧孙文龙;57-58
论我国古代琴歌发展史的划分彭也;59-60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BWV881的演奏诠释刘明月;61-62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分析陈静;63-64
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及训练方法杨玉;65-66
钢琴演奏中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路径试析姬丛扬;67-68
扬琴演奏的规律与特质研究张剑婷;69-70
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方法研究张怡帆;71-72
对“五声性调式及和声手法”的初步探究谭蓉;73-74
基于文化传承背景下的新四军音乐文化发展周金刚;75-76
论历史哲学审视下的西方音乐吴雨彤;77-78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留白”意境美高雅欣;张悦心;79-80
佤族民族民间歌曲的现状与发展初探刘潆霞;81-82
刘天华琵琶曲演奏方法的创新与运用张欣;83-84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连接部特点研究张玉红;85-88
二胡随想曲《蒙风》艺术特色初探孙超凡;89-91
浅析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的演奏特点宿银杰;92-94
萨克斯管作品《丑角》技巧与情感分析张梓敬;95-96
《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侯永生;97-98
钢琴作品《乌苏里船歌》的创作与演奏分析王汝彤;聂娜;99-100
古诗词歌曲《庭院深深》的艺术赏析初晓敏;101-102
关于流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课程体系的研究于丹丹;103-104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对策探究张年华;105-106
高校声乐教学个性化演唱风格培养路径探究梁洁;107-108
高师音乐专业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教学思考张士聪;109-110
审美教育视域下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研究刘萍丽;111-11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乐理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蒋梅;113-114
浅谈多元智能视角下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动教学刘炫蔚;115-116
浅析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传递”于东霞;117-118
舞蹈空间
甘肃永登硬狮子舞中的西凉乐舞遗存探析刘越;119-120
民族舞教学中现代舞元素融入方式探讨王丹华;121-122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音乐与舞蹈研究中的作用分析袁秀鸣;123-124
舞蹈科学训练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董雯静;125-126
高校舞蹈表演中音乐的感染力研究段笑旭;127-128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程丽;129-130
浅议高师舞蹈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袁琳;夏纯;131-132
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的编创——以原创双人舞作品《咫尺之外》为例董佳宜;133-134
影视观察
性别、种族与自我身份认同——评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牛晓旭;135-137
从新时期藏族题材电影叙事转向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价值陈菁瑶;138-140
广播剧的沉浸式传播分析李蕾;141-143
《新神榜:哪吒重生》——从传统到现代美学的迈进徐冰;144-145
跨越百年的红楼一梦——谈87版电视剧《红楼梦》对小说的影视改编薛潇悦;146-147+161
儿童电影创作审美特征研究肖杰;李焕芹;148-149
影视声音制作之中的中国声音的表达刘璐;150-151
论钱运达动画作品中的中国文化精神孙震;152-154
电影的客观再现与主观阐释陈琛;155-156
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高爱惠;郭峰;157-158
“特赦”题材作品的突围与创新——以电视剧《特赦1959》为例张颖锋;159-161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角色塑造研究王信博;162-163
英国“厨房水槽”现实主义电影的人文关怀创作特色——以肯·洛奇的《我是布莱克》为例曾恬;164-165
浅析《哪吒之魔童降世》对意识形态的再思考刘晓宇;166-167
从边界视角看《你好,李焕英》的情感表达周启来;168-169
浅议影视音乐的独特魅力——以影视剧《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为例王璐;170-171
教育论坛
现代信息技术下高校声乐教学研究谭锡颐;172-173
小学音乐分层化教学程钰捷;174-175
立足文化强国谈综合高校民乐合奏课“舞台剧化”创新策略姚金佳;176-177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融合素质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文星林;178-179
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路径朱卓凡;180-181
新时期信息背景下声乐教学新模式研究钟传志;182-183
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重置的重要性——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为例韩彩霞;184-185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分析焦亦慧;186-187
基于“恒”与“变”在声乐教学中的有关思考袁春;188-189
文化天地
《豳风·东山》诗义解读李楚楠;190-192
融媒体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秦英;193-194
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思考章为;195-196
中国女性艺术作品表现特点与成因甄雯;197-198
首届“黄鹤杯”全国优秀戏剧剧本征文启事2
《戏剧之家》征稿函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