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文艺评论
真爱无坦途——《仲夏夜之梦》与爱情姜英杰;3-5
浅谈话剧《我爱桃花》的叙事手法孔繁华;6-8
戏剧研讨
清代山东运河文化与戏曲发展——以聊城为例姜丽;王静怡;9-12
戏曲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及艺术特色分析陈媛媛;13-15
戏曲电影《祥林嫂》中的艺术回归——从小说《祝福》的越剧改编到戏曲电影呈现张雪丽;16-18
试论戏曲舞台上中和之美的艺术体现苗江亚;19-21
浅谈打击乐在表演艺术中的运用高建成;22-24
仪式中的“扮演”与中国戏剧起源关系探析黄东阳;25-27
戏剧作品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分析陈春燕;28-31
戏剧表演中的感情表现技巧分析刘颖;32-34
高校生态传承河南濒危曲种的路径研究周歌;35-38
浅析我国戏剧教育发展现状、成因及其优势邹项来;39-41
传统文化与幼儿戏剧教育的创新融合黄霞;42-45
音乐研究
中国传统“心性”文化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孙文慧;46-48
漫谈传统古诗词音乐文化的弘扬与发展钟友谦;49-52
当代晋剧《傅山进京》多声发展之和声构成分析张茜;53-56
歌剧《素馨花》中唱段《这哪里是苍凉的军歌》的演唱分析庄炜芳;57-60
双钢琴改编曲《自由探戈》的艺术特征与演奏分析向耀莉;钟颖;61-64
浅析巴赫钢琴装饰音的特点与演奏误区万纲;65-67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装饰音演奏技巧探析杨艳;68-70
浅谈莫扎特钢琴曲的风格及演奏方法王芳;71-73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风格研究付小涵;74-76
钢琴曲《浏阳河》演奏与分析齐少瑞;77-79
从“原生态”唱法说开去顾大海;80-82
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作品分析——邓映易先生译配作品系列研究李仙;83-85
浅析声乐作品实践演唱过程中的情感把握和二度创作——以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为例解猛;86-88
美声声乐演唱中多种唱法的融合路径探析徐亚琳;89-91
小提琴演奏的民族特色分析宋晓霞;92-94
关于乔治·罗奇伯格新浪漫主义风格的探究——以《第三弦乐四重奏》为例李雪莉;95-97
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研究杜晨晨;98-100
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张兵;101-103
二胡演奏中音色及其技法表现分析徐丽;104-106
壮族乐器啵咧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刘家辉;107-109
中美萨克斯管教学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以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为例施昊哲;110-112
高校钢琴弹唱教学的创新发展研究艾凡丁;113-115
关于大学声乐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吴佳轩;116-119
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价值与实践张舒红;120-122
群众性业余合唱团合唱技巧的教学与训练蒋丹子;123-125
河北民歌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应用刘鑫;单宏健;126-128
舞蹈空间
湘南地方舞蹈中“楚文化”的价值研究徐铮;129-132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技艺融合研究胡杰;133-135
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探究张娅;136-138
从教育传承视角探究高职院校兰州太平鼓舞蹈教学创新开展虎莹;139-141
基于翻转课堂的中职舞蹈教学研究田玥;142-144
舞蹈表演艺术对少年儿童未来发展的影响魏晓燕;145-147
影视观察
三大A类国际电影节“桂冠密码”与中国电影创新之路王耀菲;陈爱国;148-151
港式“双雄”奇观:《无双》电影语言解读马睿;152-155
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剧名称中的应用高雅琪;路瑶佳;胡珍珍;156-158
论影综联动节目的传播特色与现实意义——以《开拍吧》为例徐展;159-161
教育论坛
校本课程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实践——以扬剧为例程欣雨;单宏健;162-164
音乐实践能力提升探析华婧;李瑞芩;165-167
高质量发展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吴迪;168-170
浅谈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嵇榆函;171-173
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潘诚妍;174-176
基于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与目标达成度研究——以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分类教学为例冯颖;177-179
高职幼管专业钢琴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探究刘熠;180-182
钢琴弹奏技巧在中职教学中的运用浅析魏丽;183-185
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儿歌即兴伴奏课程中的运用刘佳;186-188
文化天地
浅析卡夫卡《城堡》的复调性李洁;189-192
先秦两汉文学中的“手舞足蹈”郭润佳;193-195
浅析《诗学》关于偶然事件的论述田宇;196-198